如何判斷自己的方案有沒有邏輯?麥肯錫都替你盤好了!
有些策劃案邏輯很清晰,一看就懂;有的策劃案看似滿滿當當,實際上東拉西扯,看完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大家在看策劃案時,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有些策劃案邏輯很清晰,一看就懂;有的策劃案看似滿滿當當,實際上東拉西扯,看完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其實問題核心出在邏輯上。
小野之前看方案的時候,也是滿腦子問號:它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這樣到底對不對?完全摸不著頭腦。(主要是菜)
怎么判斷一篇文章、一個策劃案的思路邏輯?這不,小野又從麥肯錫搜羅到一些好資料,別的不說,至少看完梳理邏輯沒問題!
一、解決問題的邏輯
在這部分,我們可以了解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步驟。如果代入廣告行業,就類似于brief部分(解決一個商業問題)。如何準確描述問題?如何拆解問題?如何對問題進行取舍?如何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解答?別急,往下看!
1、陳述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清晰地陳述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被清晰陳述的問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個主導性的問題或堅定的假設
●具體,不籠統
●有內容的(而非事實的羅列或一種無可爭議的主張)
●可行動的
●以決策者下一步所需要的行動為重點
舉例:
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問題的背景進行全方位的了解:
●決策者:哪些是你的聽眾?
●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哪些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你如何解決互相沖突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時間:多快需要找出解答?
●成功的標準:決策者如何判斷是否成功地解決了問題?他/她所關心的是什么?
●主要衡量標準:哪些是衡量成功的主要變數?
●所需的準確度:需要何種準確度?
舉例:
小野說:看似簡單的描述問題背后,其實也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的。例如如果客戶的需求是“在三八節推廣一款口紅”,那就需要繼續往下深挖:這款口紅是全新上市還是已有產品的推廣?有什么賣點?客戶對渠道的選擇有哪些要求?我們的目標群體是?他們選擇一款口紅所看重的點是?影響他們購買決策的原因是?......只有對問題進行充分挖掘,你才知道你要解決的到底是什么問題。
2、分解問題
在分解問題時,常用邏輯樹進行思考,邏輯樹的三種類型:
●推論:首先定義問題,再將問題分成不同的部分
●以假設為主:先給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方案,然后舉出所需的充足原因來驗證或推翻這個假設
●問題圖:列出關鍵問題,使之能用“是”或“否”來回答,然后按照需求采取與之相應行動的邏輯順序排列
小野說:分解問題可以運用到個人層面(如方案、文章撰寫),也可以用在團隊合作層面(共同做項目,有人負責視覺,有人負責文字,有人負責選擇合適KOL)。
3、淘汰非關鍵問題
小野說:淘汰非關鍵問題在前期資料搜集上非常有用。比如要做競品分析時,面面俱到是不合適的,需要找到最主要的幾個特點進行比較。
4、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
小野說:制定工作計劃這部分個人和團隊都很適用。一個項目要順利進行,與合理的工作計劃是分不開的。比如要進行宣傳片的拍攝,可能問題的重點是「如何在僅有一天時間選合適的景來拍出需要的氛圍感?」,但是天公不一定做美,假設「天氣晴朗」,那么xx幾位同學可以在xx地拍外景;如果「下雨」,xx幾位同學可能需要提前聯絡好影棚等等。(淺顯舉例)
5、進行關鍵分析
原則以及注意事項:
●以假設和最終產品為導向(不要只拘泥于數字,要問“我要回答什么問題”)
●經常反復地進行假設和數據分析(不要繞圈子)
●盡可能地簡化分析(不要輕易使用復雜的線性計劃之類的工具)
●使用80/20及簡便的思維方法(別鉆牛角尖)
●從專家那里得到數據(經常給出比“圖書館數據”更清晰的指導方向)
●對新數據采取靈活態度(記住假設也是會被推翻的)
●同項目小組共享良計(檢驗你的觀點)
●對困難有所準備(眼光放遠,探照前路)
●勇于創新(尋找突破性觀點)
小野說:80/20可以幫助大家排除一些細枝末節的干擾,該用的時候就大膽用!
6、綜合分析調查結果,并進行論證
小野說:論證其實就是兩種方法,演繹法和歸納法。
7、說故事(陳述來龍去脈)
小野說:圖標可以簡化視覺上的繁瑣,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可靠性,這些都是陳述過程中的有力武器。
二、表達的邏輯
1、結論先行
小野說:結論即你的中心思想,有四個要訣:T(Targeted 有的放矢)、O(Over-arching 貫穿整體)、P(Powerful 擲地有聲)、S(Supportable 言之有據)
2、邏輯論證
邏輯論證的兩種基本方法:論證法和歸納法。
論證法的利弊:
利:證明內容的必然走向,對有拒絕心理的聽眾尤為有效。
弊:如聽眾不同意「情況」或「意見」,該論證即失去了說服力;聽眾在聽到最后的「所以」結論時,先要記憶大量信息。
歸納法利弊:
利:便于記住要點;對注重具體措施的聽眾尤為有效;一點被否定,其余各點仍具有說服力。
弊:對一些聽眾可能有勉強之嫌。
小野說:論證法和歸納法各有利弊,如何使用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3、檢查周密完整性
小野說:不重疊,不遺漏闡述論據,能讓你的結論更有說服力。比如你想要說明:比如拿著一份冰箱線上銷量逐年上升的數據,你不能直接下結論說冰箱的銷量逐年上升,因為線上銷量只是冰箱整體銷量的一部分,還有線下等渠道,只有將這些數據進行綜合考量,得出的結論才是可靠的。
寫在最后
很多人在剛開始看策劃案的時候,看啥都覺得新奇:哇這個洞察好像很厲害,哇這個創意好像很不錯,哇這個推廣好像很厲害——但是一問背后的邏輯就一臉懵,不能只知道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為什么這么做。策劃方案千變萬化,不變的是內在的邏輯。
當然,以上的內容全部都只能作為參考,畢竟不是方案寫作指南,但是,如果能稍微幫上大家一點忙,也是灰常不錯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