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純文案廣告技巧,沒圖也能玩創意
經典的廣告,與最新的廣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一樣,但它們的創意路徑都是類似的。
原標題:3個技巧秒懂純文字廣告,沒圖也能破圈
這些年在給各企業機構、廣告公司進行創意內訓時,我常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樂老師,想到了一句好文案,卻找不到合適的畫面,該怎么去配圖?
通常來說,一則廣告是由文案加上視覺這兩個元素所組成。但其實,只要你的文字夠強,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用再加上一個畫面,你也可以圍繞文字本身去表達創意。廣告的確是要文案加上視覺,但沒有人規定,這個視覺只能是圖案,它也可以由文字來創造。而且,如果廣告版面上只有單純文字的話,視覺效果可能會更加醒目。
因此,我們今天來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只有文字的創意如何做?我會結合一些經典案例來和大家分享“純文案廣告”的創作技巧和規律。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么樂老師總是選一些很有年代感的作品。我想說的是,經典的廣告,與最新的廣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一樣,但它們的創意路徑都是類似的。
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不管你想表達什么,聊聊天,增加點人氣也是好的嘛。
在介紹技巧之前,我想先說一個我的故事,我在Saatchi & Saatchi(盛世長城國際廣告)工作期間,當時的老大經常會在策劃會上問到一些意味深長的問題。比如說,我在策劃汽車廣告的時候,一般畫面里都會放一臺車,但是他會問:畫面里可不可以不用車,還能表達同樣的意思?
如果我在做一個酒的廣告,當我遞交的廣告畫面含有酒瓶或酒杯的時候,他又會問我:可不可以不放酒,而不改變畫面的含義?如果我的廣告中出現了兩個人,他會問:可不可以只用一個人?我回去想了許久,終于將主角改成了只有一個人,想這回他總該滿意了吧?
沒想到,他又會問:那么,可不可以,不用人?
可不可以不用人?這是一種將思維推向極致的方法。
今天回想起來,這個方法其實非常有意義,它可以讓我們掙脫傳統思維的枷鎖,盡情地放開去想。最后的成果往往會超出期待,讓我們相信,在創意當中,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雖然我是一個文案背景的廣告人,但我從來不會忽略視覺的重要性。經驗告訴我,學會判斷文字與視覺的主次關系,并合理地分配兩者的力量,將會影響到廣告最后的成品效果。
漢高洗衣粉
像這張漢高洗衣粉的廣告,文字游戲足夠有趣,就無須過多的設計美化。廣告用了一句正反皆可讀的文案,正著念是:“包不褪色(我們的保證)”,反過來是“色褪不包(他們的保證)”。既強調產品對衣物的承諾,也巧妙地貶低了它的競爭對手。
公益廣告
“沒有老師,你就讀不懂這句話。” 在這張公益廣告中,文案直白卻發人深省。背景中的黑板和粉筆,已經側面傳達了“尊師重教”的信息。這時,如果還要再加上“師生在教室里上課”之類的實景圖片,就屬于重復的元素,對主題造成干擾,顯得畫蛇添足了。
廣告中,什么時候該用文案,什么時候又可以完全不用文案?文案與畫面的比例應該如何分配?這里面,就取決于我們對創意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控。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純文案廣告”, 都有哪些創作的技巧與規律?
技巧一:文案,就是“說話”
媒體上平時刊登的大多數是書面語言,如果突然出現了一種口語化的文字,就會非常抓人眼球。很多文字類廣告用的這種形式的創意:將原汁原味的、生活化的語言提煉出來,讓它直接作為畫面的主視覺。這樣的句子跟周圍的其他信息相比,就形成了一種“突兀”的感覺,于是就自然產生了視覺沖擊力。而且,也會為廣告增加一種親切感。想象一下,如果一個銷售員跟你用拉家常的形式向你推銷商品,是不是會讓交流的氣氛變得更加融洽?
1 、 場景感:就像面對面聊天
戴比爾斯鉆石
這是一則鉆石的廣告,畫面中直接使用了一句來自妻子的貼心問候:“親愛的,你跟兄弟們在看球的時候,需要多點啤酒和三明治嗎?”聽到這句話,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形象是不是躍然紙上?通常在男士帶朋友到家里看球的時候,總是會把家里弄得亂糟糟,妻子也會因為感到被冷落而悶悶不樂。而這位妻子如此善解人意的態度,是從哪里來的呢?答案就是:De Beers的鉆石耳釘。這則廣告,用生活化的語言營造出家庭中的常見場景,目的就是明白無誤地告訴廣大“直男”顧客:送鉆石給太太吧,她高興了,你的日子就好過了。
玉蘭油
再來看這則玉蘭油護膚品的廣告,白色背景上只放了一句話:“不不不,他是我兒子”。這句話讓我們腦補出一個場景:有一位養顏有術、長相年輕的母親似乎正在向別人解釋,因為當她和兒子一起上街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誤會成情侶。只要你使用玉蘭油,也可能會碰上這種美麗的誤會,想不想試一下呢?
耐克
這則耐克的戶外廣告,沒有任何熱血賁張的賽事畫面,但是它卻比其他很多廣告更能激起人們的運動熱情。白底黑字一句話——“昨天,你還說明天”,似乎他已經看穿了你的拖延癥,是的,上次立下的運動計劃,你還打算拖到什么時候。此時不動,更待何時?Just do it,耐克的運動精神始終挺你。
公益廣告
這三張廣告,看上去都是在求救,其實也是在用“喊叫”的方式吸引你的注意。畫面下方的文案故意設計得很小,要等你湊近細看的時候,才看得清內容。它是這樣寫的:“現在您會湊過來看了,但若真的有人求救,您是否會伸出援助之手呢?——救死扶傷,本是中華好風尚”。這樣的廣告,可以說幾乎沒什么設計,你用Word軟件都能夠排出來,但它的創意又極具張力,讓人無法視而不見。
2 、 代入感:換種身份感受
職業文案有時就像個演員,需要有一種分裂自我的娛樂精神。在廣告中,你所表達的,并不是那個真實生活中的自己,而是根據品牌賦予你的角色。這個角色,隨時可能切換成男女老幼,你需要把自己代入到某個角色中,模仿某個人物去說話。
新加坡教會-上帝是個段子手
文案需要模仿各種人物的語氣,當然也包括看不見的“上帝”。新加坡教會為了宣傳上帝的存在,曾聯合推出過一組特別的創意,以上帝的口吻跟公眾去對話。
在這套純文案廣告里,上帝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成了一個暖男——“上街請記得帶傘,今天我也許要澆灌花草和樹木”、“酒后別開車,我知道你還不想見我”、“世界末日?還不到時候呢,除非我宣布的才算”、“我當然有幽默感,我不是為你們創造了鴨嘴獸嗎?”文案的口吻,簡直比鄰家大哥還要親切,讓人覺得上帝似乎就存在現實之中,不再遙不可及。
3、 幽默感:用笑聲卸下心理防線
有統計表明,在所有的廣告形式中,幽默廣告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能輕易地穿透受眾對廣告的抗拒心理,讓他們在開懷一笑的同時,輕松接收品牌的信息。
知乎
知乎的這套廣告,它的標題用的是無厘頭式的語言,說不上有什么信息量,卻能吸引人多看幾眼。比如它說:“這是一條適合凌晨兩點看的廣告”, 就很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然后你再看下去,它又提出了一個問題:“10點到6點睡覺,真的比2點到10點睡覺更健康嗎?”這時你才明白,哦,原來廣告要說的是關于睡眠時間的話題:以前的經驗可能都是錯的,想了解更多學問,就需要上知乎了。
這種幽默感,還被應用在廣告的其他細節上,比如它在畫面左下角、本應該放二維碼的地方,偏偏不放二維碼,卻加了一句話:“有掃二維碼的工夫,該搜的你都搜到了”,意思就是讓你直接去搜索“知乎”就好了,這體現一種廢話少說的個性。
UCC咖啡
看看下面的這些文字,是不是感覺扎心了?這是日本 UCC 咖啡推出的一次營銷活動“大人的腹黑語錄”,看似平常的對話,甚至還帶著那么點負能量,卻因為它的真實,引發了無數上班族的共鳴,讓人在自嘲的同時還忍不住想要多看幾句。活動一經推出,就在網上得到了迅速傳播,從“腹黑”語錄聯想到“黑”咖啡,讓UCC品牌在消費者心里掀起了一陣“黑色颶風”。
技巧二:文案,就是“畫面”
只要你發揮想象,文案主導的創意形式其實多種多樣。除了用聊天的方式寫文案,你還可以用文字描繪一個場景,或者將文字當成圖形來設計。
1、 文字即畫面—廣告像在眼前上演
杜蕾斯《春日詩集》
我們都知道,杜蕾斯很擅長用自己的產品來追熱點,但是,它在2018年發布的一組廣告卻畫風突變:不出產品、不追熱點,也沒有所謂的激情畫面,只有幾句現代詩。
當我們讀完以后,才發現,這些看似樸素的文字,遠比那些熱辣的畫面更惹人聯想,這才是最銷魂的情話。不妨這樣理解,這份《春日詩集》,其實就是借助詩句的外殼,呈現了杜蕾斯的使用場景與用戶體驗。
天津洗衣粉
乍一看,我們可能還以為是一段體操比賽的直播解說,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則洗衣粉的廣告。由于品牌方贊助了世界體操錦標賽,于是,文案就借助體操動作中的專有名詞,來形容衣服洗滌時的場景。沒有任何圖片,卻讓人猶如親眼所見。
2、 文字即圖形—漢字快被“玩壞了”
潔牙線
我們可以通過對字體的再設計,來直觀地傳遞創意。因為漢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作為對釋義的高度概括,它本身就是一個圖形。
在這張潔牙線的廣告中,沒有出現任何牙齒口腔的照片,聰明地避開了畫面處理的技術難度,而是讓“齒”字直接成了最核心的圖形。它想突出的是,用牙線可以清潔牙縫中的殘留食物,于是廣告讓一條細細的綠線在“齒”字的空隙中自如穿梭,既傳遞了深度清潔的產品優點,又讓廣告顯得更有可看性。
脫毛器
這套脫毛器的海報,在視覺上極具張力。它選用“女、手、足”這三個漢字,并將其撐滿了整個畫面。三個字的相應部位,被添上了擬人化的毛發,顯得十分不雅觀,進而強化了廣告的主題:過于濃密的體毛會嚴重影響個人形象,你需要及時清理它們,讓自己顯得更得體。
禁酒廣告
這套禁酒主題的公益廣告,也是將文字當成視覺元素來設計的典型。它為了勸導公眾“不要過量飲酒,更不要酒后駕車”,直接將酗酒的后果做了視覺化表現。畫面中的文案,采用了模糊與疊影的效果,模擬成人們在喝醉以后所看到的樣子。就連讀者看到這些也會感覺頭暈目眩,從而起到更為直觀的警醒作用。
技巧三:文案,就是“聲音”
與視頻、廣播廣告等相比,平面廣告具有天生的弱勢,因為它只有文字和圖像,既沒有視頻廣告中動態效果的沖擊里,又缺少音頻廣告中各種音效的輔助。不過,文字的想象空間是無窮的,平面中的文案,也可以模擬各種自然界的象聲詞,來表現與產品相關的各種特性,讓人忍不住讀出來 。
伊利牛奶
伊利牛奶廣告,充分發揮了象聲詞的趣味。“嘎嘣嘎嘣、咔嚓咔嚓、哎呦哎呦”,這是什么聲音呢?如果你的骨質缺乏營養,當你運動的時候,身體就有可能發出“警報”,伊利告訴你,一天一包純牛奶,你的骨骼一輩子也不會發出這種聲音。再看另一張,“咕咚咕咚、呼嚕呼嚕、滋遛滋遛”,這又是什么聲音呢?原來這是喝牛奶時倍感享受的聲音,不管怎么喝,伊利牛奶總是如此的香濃美味。
保列治
這是“保列治”的藥物廣告。針對患有前列腺病癥的男士群體,廣告標題用了放大的象聲詞“噓、噓、噓”“卟卟、啪”,來模擬噓尿和尿脹的感覺,直接喚起目標人群的注意。粗大的黑體字,占到了三分之一的畫面,強化了癥狀給患者所帶來的痛苦。
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的廣告,模擬說話結巴的語氣,將文案標題中的“動詞”重復了多次,從而強化了“排隊、付押金、交材料”等審核程序的繁瑣。這套廣告的版式屬于長條形,篇幅特別長,因此引起過不少爭議,有業內人士覺得這種創意純屬嘩眾取寵。
不過我倒不這么認為,因為這批廣告的主要發布媒體是在人潮洶涌的地鐵通道中,在那種環境下,如果創意形式不夠搶眼,是沒有機會讓別人關注到的。只要有利于表現營銷主題,在創意形式上,適當的“嘩眾取寵”是可取的。
小結
從上述這些經典案例中,可以看到,文案的創意,并不一定只有寫出“金句”這一條路可走。我們也可以玩出很多視覺系、聽覺系的花樣,讓文字的魅力大于文字本身。
這篇案例特意選用了一些平面時代的廣告。我想對各位讀者說的是:雖然廣告形式在不斷更新,但創意的表達路徑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越老的廣告形式,它的創意就越簡潔有力,希望你可以從中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