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智商業觀點:圈層化時代,如何創建圈層商業?
此文是念智品牌創始人劉逸春在中國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華夏基石合伙人大會上的演講全文,文章中闡述了圈層商業的很多觀點,值得大家閱讀!
一、對圈層商業相關概念的理解
彼得·德魯克說:“企業有而且只有兩個基本功能,創新和營銷。”在這兩個功能中,第一個提到了創新,那么,如何理解創新呢?創新就是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創建組織,創建流程,等等;什么是營銷?營銷是創造顧客,創造用戶,從客戶洞察、產品設計的全流程、全鏈條就開始了。營銷跟銷售不同,銷售只是把產品推給客戶的過程。
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人力資源、組織、戰略、收購、兼并等等,所有的思考的原點都是圍繞著企業的兩個基本功能——創新跟營銷來展開的。比如收購、兼并和戰略,要考慮的就是你收購的公司對你整個企業的創新跟營銷有沒有幫助,你砍掉另外一塊業務對你整個企業的創新跟營銷有沒有幫助,你要重新做的戰略對你整個企業的創新跟營銷有沒有幫助。
1.《小王子》的啟示:商業的本質是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
先講一個小故事,是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寫的一個成人童話叫《小王子》。小王子這個故事,我認為它包含了很多商業智慧。
《小王子》的故事梗概是,外星球上有一個小王子,他在外星球活得百無聊賴,就在宇宙中飄呀飄呀到處游蕩。有一天,他游蕩到一片森林里面,有花草有綠樹,這時候,他看到了一只小狐貍,因為他很孤獨,就說:狐貍啊,你來跟我玩吧。小狐貍就說:不行,我不能跟你玩,因為你還沒有開始馴養我。因為小王子是外星人,不知道什么叫馴養,就問:什么叫馴養?小狐貍就跟他說:馴養就是我跟你連接,我們建立關系,在你還沒有跟我連接的時候,你跟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小王子一樣,跟我沒有關系,我也跟千千萬萬只小狐貍一樣,跟你沒有關系,當你馴養我之后,我就跟你發生關系了,我們就連成一體了。
這個小故事,我認為它揭示了商業的本質——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企業和客戶關系的本質就是建立負責任的相互馴養關系。什么叫建立馴養關系?當你做商業也好,做其他的事情也好,有沒有代表四個關鍵詞去做,即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代表什么樣的愛去做這件事情?你承擔的是什么樣的責任?你能夠滿足人家什么樣的期待?他要跟你形成什么樣的依賴的關系?
企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跟客戶建立負責任的相互馴養關系,這是商業世界中最核心的秘密。我們做企業也好,做消費者也好,做圈層也好,就是做了一件事情——是不是建立了一種負責任的相互馴養關系。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2. 成就大業的企業家是“三家合一”
世界上的很多企業,成長非常快。有些企業家真的能夠讓自己的企業飛速地成長,成就大業,但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那些真正改變世界的企業家,真正改變世界的領袖,他們為什么能夠成就大業?
我做過一個總結,就是成就大業的企業家一般是“三家合一”。第一是理論家,有強邏輯的理論;第二是鼓動家,他們的說服、激發能力很強;第三是執行家。理論家、鼓動家、執行家,“三家合一”的人,往往能夠成就大業。放在咨詢來看,咨詢企業要做三件事情:一是能不能夠構建一套超級邏輯,構建一個比競爭對手更高明的商業模式;二是能不能夠設計一套超級話語跟超級觀點,讓他的觀點和思想能夠影響世界、改變世界;三是能不能給他一套超級的工具,讓他的創新和好主意完美地執行。
3. 發生連接的前提——做好自己
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永遠做不了別人,成不了任何人,我們只能做好我們自己。馬云說:做戰略,先想明白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棄什么。一定要把這三個問題問清楚,問清楚之后,企業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之后,跟外部的連接就來了。
一個人,愿意做好自己,就會謙虛,就會去連接,就會拒絕驕傲,就愿意去跟人家溝通交流分享很多的信息、很多的智慧、很多的新東西,就會產生強大的連接。人要連接,企業也要發生連接,不是因為人家強大,你去跟人家連接,而是你有某一方面非常厲害的具體的能力,人家才來跟你發生連接。當你做好自己了,圈層的構建就有了專業的基礎。
二、 新互聯網的發展對商業和營銷的影響
自2012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開始飛速發展。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一個本質問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到底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哪些沖擊跟改變?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沖擊跟改變是什么?本質的沖擊和改變是什么?這些問題我認為一定要去深入挖掘。
1. 圈層商業是互聯化的必然結果
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的方便性,帶來了整個社會的信息大爆炸。我們現在一天所產生的信息量,是2000年以前所有人類信息量的總和。信息量如此之大爆炸,而我們能夠接收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只能接收來自于跟我們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相同的信息,這就導致了整個社會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或者在全中國范圍內,找到跟自己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相同的人,變得越來越容易。
當我們只愿意跟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相同的人接觸的時候,社會開始圈層化,人開始圈層化。社會和人都圈層化了,那商業呢?商業還是以前的大眾商業嗎?已經不是了,商業也就開始圈層化了。商業開始圈層化,品牌、管理、組織、營銷等隨之也要開始從圈層化這個維度來考慮。一個新的課題就開始了。
人的圈層化導致商業的圈層化,商業的圈層化導致營銷也要圈層化。最近我們都看到一個消息,為什么雅虎這樣一個門戶網站,以前值一千億美金,現在當垃圾一樣地賤賣出去?新浪門戶網站,以前很火的,現在大家多久才打開一次新浪。而“頭條”是基于你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來推送的,短短3年多時間,最新市值已經達到了80億美元。
再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這個公司在短短的3年多的時間之內,員工從40多人增加到現的1800多人。它賣一場門票演唱會,分分鐘全部賣光。而用傳統的商業模式賣一場演唱會的門票,印票、發行等,王菲的演唱會用傳統的運作方式,也要有3個月才能賣光。
2. 什么是圈層?
什么是圈層?三年前,我對圈層的定義是: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人,通過持續引導,在一定時間內形成穩定的群體。其中,穩定是關鍵。
為什么社群不能商業化?我認為,社群是烏合之眾,沒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不能產生對接。而圈層不一樣,比如“一條”,很多人在關注,40多個人能夠創造一兩個億的利潤,他們賣30多萬的一套音響,能夠在短短一周之內賣出去幾十套。前段時間賣毛巾的“最生活”,人家也賣得很好。他們掌握了這個時代的脈搏,不再做社群,而做的是圈層。這是一個核心。
圈層商業、圈層營銷以及圈層的商業思維邏輯,就是考慮了如何激發組織的善意、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如何激發組織的協作力、凝聚力以及參與感。大家一直在說雷軍。雷軍以前就提出了“專注、極致、口碑、快”,他說得對嗎?非常對。實際上雷軍做的不是粉絲,而是圈層,粉絲買的產品就是幾十元錢的,圈層才有參與感。參與感的關鍵不是粉絲參與而是圈層的參與感。
剛才講了什么是圈層,那什么叫圈層商業呢?在傳統營銷當中,把我的產品賣給你,我們建立的關系就是交易。隨著工業4.0來臨,隨著獲得更多好產品的便利性變得越來越容易,產品跟服務不是交易,而是變成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群體的連接。圈層商業就是通過產品和服務連接圈層的商業形態,而不單單是交易和購買的工業時代的特性。
3. 什么是圈層營銷?
先從營銷說起。從傳播學來說,營銷是占有人類記憶當中的便宜。怎么去占消費者的便宜?我們很多人在營銷和管理上,對很多機制是不夠深入理解的。營銷這門學問,它包含了經營學、管理學、心理學、哲學、宗教等學科,營銷就成了巨大的瓶頸。我在2008年給一個品牌做咨詢的時候,他最苦惱的事情是他的產品不能在終端脫穎而出,不能脫穎而出就不能很好地銷售,不能夠讓人家感覺產品很棒。營銷是占據記憶當中的便宜,這些機制是可以在管理和營銷當中去運用的。
一個調味品品牌,如何運用營銷記憶的便宜這種機制去給他做一個很棒的產品在終端脫穎而出,后來我們就研究了調味品市場所有的醬油瓶子,大同小異。紅紅的蓋子或藍藍的蓋子,很矮小。后來我們就想,做美食,誰做得最好吃?兩個答案,一個是媽媽,怎么做都好吃。第二個是大廚。大廚做飯時會戴高高的、白白的帽子。于是就做成廚師帽瓶蓋,白白地,迅速地脫穎而出。
前面講到,彼得·德魯克說企業有且只有2個功能,就是創新和營銷。如果創新營銷沒有解決好創新的問題,企業就會越管理越死,產品要有產品力。如果做的產品是抄襲人家的,人家做生抽他做生抽,人家做雞精他做雞精,這樣的產品做出來,產品再強,也沒有競爭力。怎么都管理不出來,營銷的費用也好,品牌的投入也好,都是不夠的。怎么來進行創新營銷?所有的創新,一切的價值都是基于客戶來的,所以說,所有的管理和營銷一定要基于對客戶的洞察,找到客戶的痛點。
再舉個例子。產品是青芥辣,原來芥末是日本做得最好。傳統的思維是日本做什么就跟著做什么,但是做出的產品根本不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這個企業怎么做呢?他就想好多人吃了很辣的東西再吃不辣的東西,就沒有味道了,于是,他就在青芥辣里面加入辣椒,辣度加深,放上辣跟香結合起來,一做出來,辣度非常之辣,后來就打造一些概念,又嗆又辣,非常辣,超辣。并四處宣傳,產品比日本的同類產品便宜,還比日本的更辣,后勁又很足。接下來,他還在創新,因為青芥辣的市場是有限的,還有些人,在吃青芥辣的時候,還不夠麻,還要放點麻,于是又做出了麻辣的青芥辣,這個單品也能在市場賣掉。市場占有率就越做越高,越做越足。
當一個企業快速地驅動的時候,再給他做管理,幫他做組織變革,他就有足夠的資源去做。任何一個企業的變革都是需要資源去支撐的,我們做的很多方案,為什么得不到很好的執行?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企業資源的情況。
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市場,我們的環境,都開始變化。企業的兩個核心功能——創新和營銷,在企業、市場已經開始變化,人和商業已經圈層化之后,企業也要考慮在市場上做圈層營銷。
那么,什么是圈層營銷呢?我給的定義是:將自身做到極致,通過圈層商業理論,將用戶進行篩選、過濾,實現產品和服務跟用戶之間的最佳匹配。
這個概念的靈感來自于凱文·凱利寫的兩本書,第一本是《失控》,第二本是《必然》。這個概念提到了極致,提到了篩選和過濾,提到了最佳匹配,提到了圈層商業,這都是在做圈層營銷過程當中要考慮的維度。
企業為什么而存在?我非常認同彼得·德魯克的觀點,就是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如果想成為一家有價值的企業,那就要去承擔社會責任。一個企業,我們以前經常說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義務,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業務,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業務去做。當一個企業把社會責任當成業務去做,就解決了社會問題。
很多企業在追求基業長青。《基業長青》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個觀點:很多企業家都想做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但是基業長青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而是社會是否允許你基業常青,那怎么能夠判斷你是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呢?你就要代入一個問題來問一問,當你的公司一夜之間消失的時候,社會是否會對你若有所失?當微信一夜之間消失,我們會不會若有所失?阿里巴巴一夜之間消失,我們會不會若有所失?哪一個企業能基業長青,把這個問題代進去問就很清楚。
戰略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你擁有什么樣的使命,你有什么樣的拳頭產品、拳頭業務來實現你的使命?第二,因為企業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你要成為哪方面、哪個領域的權威專家?第三,你要成為整個社會所認可和推崇的什么樣的夢想化身?原來IT時代windows系統,比爾·蓋茨是夢想的化身,智能手機時代,喬布斯是夢想的化身,這個時代誰是夢想的化身?為什么能夠成為社會的夢想的化身?它一定是踐行了自己的使命。
企業是先有使命才有戰略,接下來才有品牌。使命就是你做這家公司,希望為社會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你愿意承擔多大的社會責任,而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整個企業的使命來進行的。比如阿里巴巴,有使命,有戰略。我認為馬云對整個戰略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強的。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愿景是活過102年的企業。阿里巴巴所有的業務的產生,比如支付寶、物流都是希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都是基于此而去誕生的。同時,他在落實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時候,真的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找字庫公司,讓客戶免費使用字體等等。只為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產品也好,價值觀也好,要圍繞著使命去做,它才有可能。現在很多人都在想快速學習、快速提高,我們經常聽很多人說很愛學習,碎片化學習,他們學得很high。我打擊說:碎片化學習沒有用的,不要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知道為什么沒有用嗎?好像感覺懂了很多東西,但學習知識就像構建一座大廈一樣,如果沒有使命、沒有藍圖、沒有要去的方向,所有搬過來的磚頭石塊鋼筋水泥擺在那里,是一堆建筑垃圾。
三、 圈層商業的運行邏輯
1. 如何構建圈層
我們現在講,人要有IP,要有知識產權,要有魅力,首先要知道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都不知道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能夠為圈層做貢獻嗎?你能夠在一個圈層當中有影響力嗎?
做一個人也好,做一個企業也好,一定要想清楚幾個維度:第一,你的使命是什么(也就是你活著,你想干成一件什么事情,你不能騙自己);第二,你有什么獨特的優勢,你代表著哪一個領域的專家,你是否有追求成為夢想的化身;第三,個人的品牌構建,你有沒有自己標志性的、符號性的東西,有沒有獨特的管理理念,有沒有維護你在專業領域權威的話語體系。使命、戰略、品牌,這幾個維度都是需要我們去進行深入思考的維度。
那你想一想,當我們能夠去把這件事情想清楚,我們是否就可以進行圈層營銷了。前文已敘,圈層營銷是將自身做到極致,通過圈層商業理論,將用戶進行篩選、過濾,實現產品和服務跟用戶之間的最佳匹配。
在整個圈層構建過程中,首先是有沒有能做到極致的事情。什么叫極致?將自身做到極致,就是要做好自身。你做不了任何人,將自身做到極致,把自己做到極致了,工作、圈層、場景都做到極致。現在那些做得很成功的小圈層,比如說有一些大孩子喜歡多肉植物,有人就真的研究各種各樣的多肉,也能把圈層做起來。現在的時代,如果只是通過商業連接會有非常多的局限。所有的大IP知識產權的產生,核心的關鍵就是要將自身做到極致。要在某一個圈層當中,你要有影響力,你要有客戶,甚至連產品都不一定要有,只要有影響力,核心的是你在某一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標記。
將用戶進行篩選和過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關鍵的一部分。篩選過濾是什么呢?出現的場合、行為與習慣、我們的興趣、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愛好、我們的價值觀,這是我們要進行篩選過濾的幾個維度。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最缺少的東西就是篩選和過濾。篩選之后,對你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東西,我就可以跟你產生連接,你就可以跟我產生連接,否則的話怎么開始連接呢?中國這么多的客戶,需要篩選出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類似的客戶,這樣,方案才能實施下去,會伴隨它成長,價值也會越做越高。反之,他也會給你很多反饋,也會陪你成長。
篩選過濾是這個時代的核心,我們的客戶要進行篩選過濾,我們對用戶要進行篩選過濾,對戰略也要進行篩選過濾,然后,實現產品和服務與用戶之間的最佳匹配。最佳匹配是很關鍵的,它包括:夠不夠精準,夠不夠效率,夠不夠交付,夠不夠價值最大化。精準、效益、交付、最大化,有了這四個維度,商業就可以進行關系上的連接。
篩選和過濾怎么做?目前圈層做得比較好的公司,比如嗶哩嗶哩,它的注冊用戶2億,有6000萬的活躍度非常高的用戶,短短三四年做成獨角獸公司,它怎么做圈層呢?它把用戶分三種:第一種是瀏覽的用戶,就是到網站上去瀏覽瀏覽;第二種是注冊用戶,要答題,能夠回答對80%以上的題才能成為注冊用戶,題目都是很二次元、很90后的;第三種,答對100%題目的人,形成UP組。UP組又可以有自己的圈層去進行連接,整個的模式都是這樣的圈層化來運作的。從核心圈層、緊密圈層到外圍圈層,就這樣一層一層地篩選和過濾出來。企業圈層找的是跟企業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一致的人,就已經夠了。
接下來,我們開拓業務也好,我們給客戶構建圈層也好,我們做的所有事情也好,我們要做的是連接。連接內容、連接形式和連接的方法,這是它最關鍵的三個核心。為什么很多的管理方案不能夠很好地推下去呢?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參與感。連接所有的未來的管理一定是參與感,共享、共創、共榮、共生。
圈層的構建,尤其一些做商業的圈層,一些做B2B的企業,一定需要協作來共同完成。單純的價值觀連接,在商業方面是不夠的,要做的是商業+價值觀連接。找到這種圈層,就是跟你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是一致的,但是相互之間又能夠達成商業協作。這種方式非常好用。
傳統商業是物以類聚,商業市場是聚物的,而現在的商業是人以群分,先分人群出來,然后再推出去。
2. 怎么實施圈層營銷?
當你擁有了圈層,跟你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人已經有了,你就可以展開圈層營銷。展開圈層營銷,可以用引爆品來做。格拉德威爾在《引爆點》一書中提出引爆品有三個法則:第一個法則叫環境威力法則,你要引爆一個事情,引爆一個品牌,一定要去了解和洞察整個周遭的環境怎么樣。第二個法則叫附著力法則,你要引爆一個事情,一定要有好的附著力,沒有好的附著力,你是引爆不了的。第三個法則叫個別人物法則,一定要有關鍵的人物。
個別人物法則里有三種人:第一種叫聯系人,他能搞定別人搞不定的東西。第二種叫內涵人,內涵人就是他對專業領域的洞察,一定是比目前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高一個量級,比人家認知更清楚。第三種叫推銷員,他會把好的思想和觀點在市場上推銷出去。
圈層當中要引爆一些事情,讓價值發生,就是讓跟你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這幫人共享化,要讓人家有參與感。在一個組織中,有100人或者10000人,都是有限的。而在社會上有非常多的聯系人、內涵人、推銷員,在你的核心圈層當中,要劃分出來哪一些人符合推銷員的角色,哪一些人符合內涵人的角色,哪一些人符合聯系人的角色,如果有這樣的角色,他就能做得很好,就有可能通過核心圈去引爆一件事情。
在核心圈層的構建過程當中,需要去引爆一件事情。做圈層營銷的過程當中,則需要對事物有一些基礎的認知。為什么有些人的傳播文章能夠很火,是偶然的嗎?一定是有后面的操作的。鳳姐那么火,難道是偶然的嗎?不是的,沒有火爆的事情是偶然的,把環境威力法則、附著力法則和特別人物法則都運用得很好,她才有可能去引爆一件事情。
做營銷一定要有核心圈層、緊密圈層和相關的其他圈層,怎么樣鎖定?原來我們定位在產品和服務,它是單一的。接下來的商業,我們只會去購買跟自己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差不多的群體的產品和服務。圈層是一層層的,尤其中產階級,他們不會脫離圈層,所以未來的產品跟服務不是單一的,一個公司確實可以做N個相關的產品出來,但是經營圈層變得非常關鍵。
現在為什么要做聯盟?人才也在做聯盟,人力資源管理也開始做聯盟,因為聯盟是有力量的,阿里巴巴和華為都開始真正重視圈層和聯盟的價值,拿出一些精力來經營他們的圈層。
做圈層構建,我們一定要打破中心化的思路,現在人力資源的規劃等都是中心化的思路,確確實實有問題。有了圈層,不用什么都自己做,可以去找圈層中的專家合作,找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跟你相同的人,這樣合作就比較容易了。所以,中心化的思維、中心化的經營是很難走出去的。
我們共同做商業,商業是有商業目的的。在企業圈層、客戶圈層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有沒有在某些圈層當中塑造影響力?有沒有通過圈層口碑來做?有沒有經營或融入過一些圈層?我們是在單兵作戰還是在聯合推進呢?我們的業務,有沒有形成協作?沒有這樣做,說明我們還在做中心化的經營意識,這樣是很難的,會很快被這個時代淘汰。只有共享、共創、共榮、共生這種方式,把自己的核心圈層打造起來,才能夠營造發生。
有了圈層,營銷實際上已經更進一步了。大家觀察兩個企業,一個是康師傅,一個是統一。現在康師傅的狀況怎么樣?非常糟糕。而統一活得非常好。大家說康師傅是因為地面的下滑,高鐵上已經不吃方便面了,產品一直在升級迭代。我認為這不是核心的本質,而是康師傅這個企業已經喪失了去接受新生態、接受新環境去進行營銷創新的能力。統一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好?它的最火的一款茶飲料——小茗同學,利潤很高,還有很多類似小茗同學這樣的產品,這種產品是先通過小圈層引爆的,產品的測試、口味都是在跟消費者互動當中產生的。
3. 能誕生新物種的就是生態
現代營銷學理論發展了近百年,戰爭理論發展了兩千年,而生物發展理論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兩億年,所以,我們要跟生物去學習,而不是跟營銷專家、戰略去學習,本質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家都在講圈層當中有生態,物競天擇是一種生態,生態說法實際上就是一個圈層。衡量一個事情是不是生態,只有一個指標——生態能夠誕生新物種。能誕生新物種的就是生態,不能誕生新物種的就不是生態。生態產生好的物種,也產生不好的物種,但是它一直是生機勃勃的。
直播有沒有未來?直播一定有未來。以前女主播的線下交易產品是有爭議的,改著改著,它會有很多創新性。圍繞著樂視,誕生了供應商,但供應商不是新物種,沒有新物種誕生,所以不是生態。
四、 通過圈層做圈層商業和營銷的方法
大家一直在講,未來的工業4.0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我不相信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因為現在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但是未來會有圈層定制,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這些人,去充值社交貨幣,這也是圈層構建過程當中要思考的問題。
1. 經營圈層的秘訣
構建圈層,產品和服務要實現三個指標:一是有核心,做的是什么樣的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但是商業是沒有邊界的,可以協作、引進、分成。二是多適應快替補,每個產品都符合生態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好的東西要把它保留、沉淀、篩選、過濾,進行繼承和價值迭代。三是營造代入感,融入圈層。
2. 圈層商業的連接哲學
圈層有幾種方式,有一些是專業性的圈層,有一些是個人興趣、態度、愛好型的圈層。為什么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有一些愛好?愛好就是你的社交貨幣,使你能夠進入不同的圈層。不了解你,對你沒有構成基本信任的人,你去跟他講一些東西,他不愿意聽的,他會懷疑你講的東西。但是你通過你不斷的社交貨幣充值,就會建立信任。圈層會交叉,有了信任,很多資源就會來了。但是,還是要回到一個本質——在圈層中,不是去索取,而是去做貢獻的。貢獻的核心是你能夠將自身在某一個方面的理解、感悟能夠做到極致,也就是回到圈層營銷,將自身做到極致。
實際上我們在做整個圈層營銷的時候已經有了圈層商業的運行,我們一定要找到核心圈層,找到外圍的圈層,找到合作型的圈層。
(1) 以價值觀共創的圈層商業平臺鎖定核心圈層
核心圈層一定是價值觀加商業的東西。當形成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的圈層之后,客戶圈層會提供反饋和參與。產品和服務是中心化還是有參與感,一看就知道,風格、感覺、思想、融合的新東西、概念名詞等都可以看出來。
做核心圈層,所有的事情還是要將自身做到極致,就是做好自己,所有的外來的反饋和參與都是在完善自己,不斷進行迭代和推進。回到康師傅和統一這個話題來說,統一現在的阿薩姆奶茶也好,小茗同學這樣的茶飲料也好,所有的東西都是某個圈層去做的,它的設計、口味、包裝,在做的過程當中,都有一個核心圈層。當形成了對事情的理解去共同做的時候,就建立了一個核心圈層,這個圈層是能夠快速進行影響的。
(2) 以切合價值觀的產品和服務連接緊密圈層
核心圈層是價值觀和商業連接,緊密圈層怎么驅動呢?產品價值觀加產品跟服務連接。有些不是特別核心的圈層,通過升級產品和服務,通過論壇和一些流行的內容,也會做得很好。
原來的管理都是從上到下,是以市場為中心的,但現在變了。當有了圈層營銷,可以通過數據實現管理。所有的信息數據匯集,通過公眾號發出去,便將數據的管理、日常的管理和戰略的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了。同樣,創新也會來自于圈層給到你的反饋和參與。
我們有沒有有效地跟我們的合作伙伴進行協作和參與。協作和參與已經變得很關鍵,以前一個公司中心化的協作資源是不夠的。利用共享的思維,能讓更多的社會上的資源來跟你協作和參與。在推進的時候要有引爆點的思維,做圈層營銷、圈層構建,我們能不能找到關鍵聯系人、內涵人、推銷人等相關的人來跟我們進行共同的構建。
小米雖然遇到些瓶頸,但為什么它能夠持續,因為它是有自己的圈層的。小米有十萬興趣愛好者,很多設計,它負責收集就行了。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3) 以免費共享的線上線下活動吸引外圍圈層
最后是外圍的圈層,做不做呢?也可以通過共享來做。相關的一些公眾號等,能讓我們把圈層的運作做起來。實際上我們經營圈層也好,經營其他也好,你的時間放在哪里,你的成果就產自哪里。如果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構建圈層變得這么容易的時代,你的時間還是放在做一個產品、做一個服務、做一個項目給客戶的時候,效益也是來自于產品、服務和項目。而生態通過圈層可以產生不斷的迭代。為什么出租車公司和滴滴差別會那么大?大部分滴滴司機會幫你拿行李,然后說:你慢走,歡迎你再次乘坐滴滴專車。為什么他要這樣做?因為在做司機的過程當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那些提供優質服務的司機,大家還會再找他,圈層會幫他形成一系列的圈層管理。
王陽明先生講“心之外無他物”,我非常認同。做圈層構建,我們真的做不了任何別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歷練自己,修煉自己,讓自己做好。王陽明在做心學的時候,有一次他跟他的弟弟還有幾個伙伴去山里散步,一個朋友看到山花開得特別浪漫,特別漂亮,這個朋友就說:陽明先生,您不是一直說心之外無他物嗎,為什么山花開得那么漂亮,你要否認它的存在呢?王陽明回答說:山花開得嬌艷燦爛,但是你沒有看到山花的時候,山花與你同歸于寂,當你看到山花的時候,山花在你心里已經明白地開了。實際上世上所有的事情,當你沒有發現、了解的時候,雖然存在著,但是在你的心里是同歸于寂的。今天見到了,在人的心里面就明白開來,在更多的事情上又同歸于寂。這就是心之外無他物。圈層商業也是一樣,不在乎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全在大家的內心,心之外無他物。謝謝大家!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作者劉逸春,戰略營銷創意專家、著名商業觀察家